【专访】刘永好:农牧业虽收入低、周期长,但会坚定做下去
- 发布时间:2019-06-25
- 阅读量:
- 作者:本站编辑
- 来源:未知
- 责任编辑:本站编辑
- 分享到:
刘永好 图片来源:每经记者 张建 摄
9月17日,刘永好五兄妹齐聚家乡——成都新津,回到他们创业梦开始的地方。作为新中国最早一批创业的民营企业家,刘永好与其三位兄长共同创业,后来“分家”并各自发展壮大,几兄弟的“希望系”,是国内民营企业家族的代表。
几兄妹中,刘永好和其创立的新希望集团最为公众所熟知,在出席活动发言中,刘永好再次提及自己与兄弟们的艰辛创业史。
如今,新希望集团的饲料规模已做到全球第三、全国第一。近年,其旗下上市公司新希望(000876,SZ)正转型实施养猪战略。
新希望集团转型的路径之一,即是高管团队的年轻化。5年前,刘永好将新希望交班予其女刘畅,自己则主要关注集团战略层面的事务。
即使有女儿分担工作,但今年67岁的刘永好依然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节奏:记者采访当日,其工作安排十分紧凑,前一晚工作到10点,次日早上8点多又开始开会了。
新希望集团的业务早已更加多元,金融、地产等板块支撑起集团去年的千亿销售。刘永好走进每日经济新闻最新一期《专访董事会》,接受了记者的专访。谈及集团发展,刘永好坚定地表示,农牧业是新希望集团的根本,无论未来有多难有多苦,新希望都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。
说猪周期:“生猪价格会逐步走好”
“让各位久等了。”一走进房间,刘永好微笑着说。当日的专访,由于刘永好突然增加一个会议而后延不少。不过,虽已接近中午饭点,他仍提出先做采访。
话题从刘永好熟悉的“猪周期”开始。2015年、2016年猪价高,养猪的都挣了钱;但从去年开始猪价走低,去年底今年初已跌到成本线,养猪又陷入亏损周期。几十年来,中国养猪行业也没能走出“猪周期”。
作为一个与养殖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人,刘永好历来对“猪周期”有发言权。同时,与过去更多向养殖户卖饲料有所不同,他的公司近年也加大了养猪投入。上市公司新希望数年前制定了从“饲料中心”转向“养殖中心”的生猪养殖规划:未来3~5年,实现1000万头猪的出栏布局。
“今年上半年,‘猪周期’到了一个波谷,到年中时很多企业都亏损,几乎是全行业都亏损。但慢慢的近两月又有所提升。”刘永好表示,可能很多现代化、大型的养猪场都已进入盈利阶段。
事实上,今年7~8月,国内猪价已出现一定幅度的回升。
刘永好认为,长远来看,生猪价格走势还是要看市场,因为市场变化大,也会跟整个养殖业的大格局有关。
放眼全国范围,温氏股份(300498,SZ)等其他生猪养殖企业近年都在加大产能布局,产能陆续转化成新增供应。其他企业新产能释放是否会对新希望集团形成压力?
在刘永好看来,今年上半年猪价下跌,的确给公司带来了阶段性的困难和压力。但他认为,从长远看,新希望仍然有信心。他认为,国内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出栏量占比其实很小。同时,规模化养殖可以提高养殖企业的整体盈利水平,规模化养殖对食品安全也是一种保证。对新希望而言,规模化养殖还可以带动包括饲料业务等全产业链的发展。
谈集团战略:“在农牧业坚定地做下去”
9月27日,新希望乳业IPO通过证监会发审委的审核,成功过会。这是刘永好所控制的继新希望、华创阳安(600155,SH)之后的第三家上市公司。
在集团体系内培育10余年后,新希望乳业将登陆A股,对新希望集团来说,无疑又是一大利好。而乳业板块是刘永好曾提出集团成为“动物蛋白供应商”的重要一环。
回溯新希望集团创立及发展的36年,刘永好告诉《专访董事会》记者,三个阶段让其记忆深刻:除了创业之初及上世纪90时代初的两个时期外,近几年集团的发展也至关重要。
“大概在2011年,新希望集团销售800多亿元,我们提出要过千亿。800多亿元到过千亿,增长百分之一二十就够。然而,新希望集团2012年不但没超千亿,反而还降了一点。为什么千亿门槛迈不过?我们努力思索问题。”刘永好称,为此集团做了很多工作进行变革转型。
刘永好提出国际化、互联网精神变革、年轻化等变革转型,通过转型发展,去年新希望集团的销售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。
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在新希望集团去年的销售业绩中,新希望2017年实现营收625.67亿元,新希望地产实现销售收入207亿元,乳业板块营收超过50亿元,从事证券业务的华创阳安去年营收也超过20亿元。
从收入构成来看,金融、地产等板块已给新希望集团的销售提供了更多支撑,而集团主要的农牧业板块,近年则因整体外部行业环境等因素影响,以及自身调整转型,业绩规模处于调整期。
对于新希望集团的未来,刘永好的愿景是:成为一个过千亿的、以农业为主的集团化的企业,并坚定地在农牧业进行深耕。“社会在进步,在发展,希望新希望再过40年,还继续存在,不要倒下去,成为世界级的农牧企业。”他说。
“做世界级的农牧企业。”刘永好近年已多次提到这一说法。在他看来,所谓世界级,除了要有世界级的规模,更重要的是新希望需要在产业链上延伸。比如把养猪业作为产业的一个延伸点,在养殖规模上去后,后续或许还会做一些新的布局。同时,新希望也试图把肉食品加工业这方面继续做好,并通过国际化的布局,强化在优势区域的领先地位。
刘永好表示,新希望会坚定不移地做农业,“虽然这个产业的收入相对比较低,周期比较长,但是它不会被淘汰。在这个领域,新希望也比较有优势,所以会坚定做下去。”
聊企业传承:“未来企业要靠更多年轻人”
5年前的2013年5月,刘永好突然将上市公司新希望“交班”给女儿刘畅,当时此举让外界很意外,但如今看来这一交班是较为成功的。
或许,对于中国的民营企业,可能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便是“私人企业”,富有家族色彩。但刘永好的想法与部分企业家不同,其曾对外称企业的传承不是给一个人,而是给一个团队,一个体系。任何一个企业不是仅凭一个人就能撑起来的,需要公司上上下下的人一起配合。
这个想法是刘永好在几年前深思熟虑后得出的。冲击千亿未果反现下滑,刘永好深入反思,公司亦请第三方做咨询、请专家做调研,最后得出结论:新希望集团必须变革转型,必须更多地用年轻人,因为年轻人有活力、创新、激情;必须用新的机制,引进合伙人制度,用新的激励机制和办法,放手让一些人去闯。
将女儿刘畅推上前台——出任上市公司新希望董事长,刘永好彼时还邀来老朋友、国内管理学界知名学者陈春花为女儿“保驾护航”。公司打破原来维持十数年的“董事长刘永好+总裁黄代云”组合,给年轻人腾出位置。此后,新团队也推动了新希望的转型,从卖饲料为主,到向养殖端和消费者端转型。
提到女儿刘畅,刘永好说话时的语调明显提高。在刘永好看来,女儿刘畅还是相当优秀的,“她敢于担当,有一定的能力,并且有自己的思想”。
“她留过洋,有较好学习的背景。我觉得她比我强好多,因为我受的教育没她那么多,我没喝过洋墨水,我连英文都不怎么会。我可能就四川普通话还可以,仅此而已。”刘永好笑着说。
从数据看,刘畅接棒新希望后的几年时间里,公司盈利稳步增长。
目前,刘永好主要的事务都在集团战略层面,旗下的农牧、地产、乳业等板块,均主要交给年轻人进行管理。
回看来时路,走好未来路。今年5月,刘永好也曾携刘畅等集团其他几位年轻高管重回新津,回到梦想开始之地,回顾创业初心。
“实际上,传承不是传给一个人、两个人,不是单单传给自己的儿女,更要传给一帮年轻人,就是这样一个安排。”刘永好向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说:“希望她(刘畅)能和公司的一些年轻人一块,接过担子,能够挑得起,而且不但挑得起,还要行得稳,并且能够走得更加精彩。”
刘永好寄望,靠一批年轻人,靠一批合伙人的共同努力,将新希望集团打造成为一个合伙制的、利益共享、有担当的企业。
“过去三十几年,前几十年可能我的作用大一些,未来几十年更多地要靠这些年轻人,靠一批合伙人,靠一批集团的高级管理成员,不是靠我了。(对)新希望集团,人家认为我们是个民营企业,是个私人企业,有家族色彩。但今后,我希望我们是一个合伙制的,是一个利益共享,活得很精彩的,一种混合所有制体系的企业。”刘永好说。
- 视频
- 关注
- 报道
- 商情
- 经营
- 销售
- 生态
-
>
【专访】罗先友:70岁回川投资,人生第三次创业主
罗先友,四川内江人。80年代末投身房地产的老一代四川籍成功企业家,经历过经济周期的潮涨潮退,也是川商“走出去”成功创办企业,反...
-
>
【专访】石正纲:养鸡要从改良土壤开始?一亩地还
现代人所面临的生存环境正日益严峻,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,在此背景下人们的健康环保意识不断增强,对于食品安全方面也更加注重,...
-
>
【专访】刘永好:农牧业虽收入低、周期长,但会坚
刘永好 图片来源:每经记者 张建 摄 9月17日,刘永好五兄妹齐聚家乡——成都新津,回到他们创业梦开始的地方。作为新中国最早一批创业...
-
>
【内幕】保健品市场老人
7 月 20 日,记者从四川省成都市工商局获悉,全市工商、食药监和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开展的为期 100 天的“晚霞消费维权”专项集中整治行动暂告一段落,...
-
>
【内幕】银桥乳业困局难
今年6月,号称“西北地区乳制品产销量最大企业”、“中国乳品十强企业之一”的陕西银桥乳业两度登上国家食药监总局“黑榜”,原因是旗下两家婴幼儿...
-
>
【品味】《长寿的基因》
编者按 有些人长寿,是因为他们的家族拥有优秀的长寿基因,但基因对人类寿命的影响只占30% 左右,而不是我们的宿命。我们虽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基因,...
-
>
【品味】《不可消失的门
编者按 马云说:“纯电商时代过去了,未来十年是新零售的时代。”未来的新零售会有怎样的机遇?如何迎接新零售浪潮?湛庐文化新零售时代三部曲:《...